當車輛沿著名目直線行駛但在高速和低橫向加速度(≤0.2 g)下遇到大半徑彎道時,駕駛者感知到的操縱特性稱為中心轉向感。根據 [ 1 , 2 ],大多數駕駛員在中心轉向區域內操作車輛。因此,一般來說,中心區域的轉向感覺顯著影響駕駛員的日常駕駛體驗。
中心駕駛場景中的轉向回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在[ 3,4,5 ]中,研究人員分析了轉向機構特性、輔助扭矩非線性、摩擦力和車輛橫向響應的影響。在另一項研究[ 6 ]中,對轉向比、後傾角、轉向系統剛度和輪胎特性等因素進行了額外分析。此外,參考文獻。文獻[ 7,8 ]重點分析了摩擦力和萬向節角度對轉向機構的影響。上述研究證實轉向回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這意味著,即使根據這些影響因素的分析對車輛設計進行修改,由於與其他因素的權衡,實現所需的轉向感覺也可能很困難。研究[ 9 ]顯示設計修改可以改善轉向回饋。然而,改變設計通常會比軟體調整產生更大的成本。此外,超出某些開發階段,實施設計變更可能會變得具有挑戰性。因此,要實現所需的轉向感覺,需要在設計階段投入大量成本和時間。
為了加快開發過程並降低成本,研究人員進行了各種嘗試來建立可靠的模擬模型來分析轉向特性。在[ 4,8,10 ]中,透過數學建模實現並分析了轉向系統。這種方法實施起來相對簡單,適合參數研究。然而,它無法精確複製真實車輛中的非線性。在[ 11,12 ]中,也考慮了非線性元素。此外,還實現了一種能夠代表車輛橫向特性的車輛模型,可以從整個車輛的角度進行解釋,而不是局限於轉向系統。然而,根據[ 2 ],車輛部件的彈性會影響操控特性。特別是在中心區域,轉向柱、摩擦力和底盤彈性等因素對轉向特性有影響,在模擬環境中考慮這些因素對於建立可靠的模擬模型至關重要。
在一項著名的研究[ 13 ]中,作者在多體模擬環境中實現了完整的車輛模型,並進行了模型驗證,以確保車輛和轉向系統模型的可靠性。使用經過驗證的模型,對電動輔助轉向 (EPS) 控制系統進行調整,以實現與目標車輛相同程度的轉向感覺。然而,他們沒有分析目標車輛。這意味著他們無法建議下一階段應修改哪個元件,因為無法透過 EPS 控制器調整來實現所需的轉向感覺。此外,他們沒有提及 EPS 控制器的哪些功能被調整以及如何執行。因此,我們透過分析我們的車輛和競爭對手的車輛之間轉向感覺差異的原因來擴展這些先前的工作,包括上面提到的工作。基於此分析,我們提出了一種設計 EPS 控制器的方法,使其轉向感覺與目標車輛的轉向感覺相符。此外,透過確定影響轉向感覺的主要因素的個別影響,我們提供了各種修改轉向感覺的選項。
轉向感是指駕駛在進行轉向動作時所感受到的感覺。它是主觀的並且取決於駕駛員的偏好。在[ 12 ]中,定義了轉向感覺的主觀表達。具體而言,導致訓練有素的駕駛員負面感知「慣性感」的因素仍不清楚。即使工程師找出了這些因素,但如何改進以及改進到什麼程度仍然不清楚。因此,應該對轉向感進行量化和定義,作為制定改進方法和目標的標準。
1984年,Kenneth D. Norman透過測量方向盤轉角、轉向扭力和橫向加速度,提出了實驗評估標準[ 14 ],稱為中央操控區域的轉向感覺指數。測量值是透過以 0.2 Hz 的頻率輸入轉向角獲得的,這導致橫向加速度約為 0.2 g。此後,其他研究透過引入細化指標來擴展諾曼的提議,如表1所示。
表1 轉向感評估指標及操作方法
在[ 15 ]中,作者旨在利用轉向角和偏航率之間的時間滯後來量化車輛操控性。然而,這種方法在隨後的研究中並沒有被廣泛採用。更常見的是使用橫向加速度來評估車輛反應。在[ 16 ]中,作者透過考慮車輛運動所引起的變化來解釋側傾率對轉向感的影響。這種考慮是為了解釋時間滯後,如論文結論中所提到的,它並沒有表現出強烈的相關性。在[ 17 ]中,介紹了兩種新穎的評估方法。首先是輕彈測試,快速輸入急遽的轉向角度,然後放開方向盤。進行該測試是為了驗證可返回性並評估駕駛員在緊急操作期間感知的扭矩。第二種方法用於評估頻域中的扭矩/角度,以評估車輛響應。在[ 18 ]中,提出了各種轉向輸入模式。雖然先前的許多研究使用正弦轉向輸入得出轉向感覺指數,但作者在這裡使用正弦轉向,但進行了更詳細的細分,以有效地檢查中心轉向特性。此外,還提出了步進轉向,這是繼正弦轉向之後的另一種常用的輸入模式。
最後,[ 19 ]進行了相關性分析,從不同製造商和組織定義的指標中得出與駕駛員主觀評價表現出高度相關性的指標。這種相關性分析建立了評估正在開發的車輛的轉向特性是否已根據設計成功實現的標準。最近的研究 [ 20 , 21 ] 利用駕駛員在環仿真,仍然使用 [ 19 ] 和表 1中提到的指標和操作進行評估。在本研究中,基於各種研究的結果,我們在第 2.1 節和第 2.2 節中定義了轉向感覺指數。
本研究旨在透過使用多體模擬模型分析我們的車輛和競爭對手的車輛(以其出色的轉向感而聞名)來評估轉向感性能。在模擬環境中建構整車模型可以獨立分析影響轉向感覺的各種因素,這對於全面解釋轉向感覺至關重要。雖然先前的研究著重於分析影響轉向感的各個元素,但我們從組件的角度進行分析,以確定最有效的方向來改變車輛的轉向感。例如,如果無法透過成本最低的方法(例如調整 EPS 控制系統)來獲得所需的轉向感覺,則分析就變得更加重要。然後,有必要考慮開發新的控制系統或使用調整後的現有控制系統進行懸吊設計修改是否會更有效地實現所需的轉向感覺。然而,在僅靠控制系統的影響無法解決問題的情況下,上述選擇最初可能並不合適。因此,在本研究中,我們使用我們的車輛和目標車輛進行了敏感度分析,以確定如何修改因素並在修改單一因素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時得出最有效的組合。這些好處超過了逆向工程相關的成本。基於上述背景,我們最初的重點是透過主客觀相關性研究建立客觀的轉向感指標。隨後,我們對競爭對手的車輛進行了逆向工程。最後,我們提出了一種設計方法來克服由於摩擦而減少初始扭矩和透過阻尼增加穩定性之間的權衡關係,使我們能夠模擬參考車輛所需的轉向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