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很喜歡一上來就甩一堆公式秀技術,其實大可不必,中國的高等教育的教材也是這樣,一上來先三下五除二灌輸給你,管你看得懂不(深受線性代數教材所害,這麼好這麼先進這麼牛逼的一門課,大學居然沒學好,工作後受盡摧殘,只能說90%是教材的鍋,大家一定要把線性代數學好啊!我有~可以私訊我)
我隨便在網上瀏覽了一下,好像沒幾個能把馬鞍波說的那麼通俗易懂,讓人直接有個直觀的感性的認識,我一直覺得做任何一項技術之前,對這個項目的大結構,必須先有個感性的認知,對於新手來說,必須有個好的“老師”“師兄”“師姐”啥的,給你畫個“大地圖”,有了這個“大地圖”,當你知道自己想去哪裡的時候,可以快速導航定位,就算是模糊的定位也比瞎跑好。
下面開始說馬鞍波:
首先,FOC技術就是先出三相電流都是正弦波的,最後一合成就變成一個旋轉的D、Q軸的電流了(一般D軸設定為0,Q軸就是產生力進而讓馬達旋轉的那個東西,D軸就是吸住馬達的那個東西,當然,前提是你的轉子角計算都是準確的~ )
但是相電流是正弦波,相電壓就必須是正弦波麼?
不一定
當然相電壓如果是正弦波,相電流一定也是正弦波。
但是如果相電壓不是正弦波,相電流可以是正弦波麼?
當然可以。
SVPWM,就產生了馬鞍波,馬鞍波也會產生正弦波的電流。
而且,馬鞍波會讓高電壓持續的時間更久。
看圖的話,馬鞍波是不是把波拉寬了? ? ?拉寬了,就代表高電壓的持續時間變長了。
-
所以就導致了:
提高了母線電壓利用率,馬達的動態響應更好。
當調製比都是1的時候。
SPWM相電壓的峰值是母線電壓的0.5倍,而SVPWM(就是FOC用的啦),是0.577倍,就是√3/3.
SPWM線電壓的峰值是母線電壓的0.866倍,而SVPWM,是1倍。
SVPWM/SPWM=1.1547
這可是提高了15.47 啊,相當於直接從70多分考到90多分了。
具體為什麼是這些數字,可以參考這些文章:
不想深入了解的同學,死記硬背,記下來就行,反正會調程序,會移植,拿來能用就好,畢竟“生有涯,知無涯 ”,沒那麼多時間去研究這些底層的東西,利用別人搞好的東西,去開發去創作就可以了。
所以如果把SPWM注入三次諧波後,和SVPWM是等價的。
最後,雖然注入諧波了(通常我們聽到諧波都會感覺這個東西不好,是有害的,尤其一些機械領域),但是諧波最終互相抵消了啊,所以並沒有產生負載電流,自然也不會影響馬達正常工作。
最終:
從相電壓調變波來看,輸出的是不規則的分段函數,為馬鞍波形。
從線電壓調變波函數來看其輸出的則是正弦波形。
你可以理解為在互相打架的時候:SVPWM是在練內功,氣沉丹田,蓄勢,最後能發出更大的力,而SPWM一上來就按照招式套路幹起來了,幹是乾了,但總感覺少了那麼點東西。
其實理解了馬鞍波,基本上就會懂foc,但在懂foc之前,大概知道馬鞍波是咋回事,在學習的時候,會更爽~
插播一個內容
幾乎具備FOC的所有必要功能,不是那些開發板能比的,這是我們專案上面用的軟硬體方案。 12~60V通用,三電阻+母線電阻採樣,模組化硬體(主控為STM32F407)。無論是有感測還是無感測,馬達低速、大扭力啟動和正反切換都絲滑穩定,非常適合專案移植。
模組化程式碼,思緒清晰,註解詳細,簡潔易學,遠距答疑,節省時間,支持初學“菜鳥”
一、整套方案具備以下功能:
1.兩路無刷FOC控制(最大支援2.5kw)+一路有刷馬達控制(最大支援500w)+一路PWM舵機控制(配舵機降壓板,不需要再外接8v電池)
2.電角度安裝角度差自學習,EEPROM存儲
3.FOC強拉、開環控制、電流環扭力控制、速度控制、位置控制、距離控制,力位混合控制(足式機器人關節用)
4.PWM洩放電阻
5.雙路定時器BKIN硬體煞車
6、外部抱閘煞車
7.能量回收
8.啟動電流、煞車電流、加速緩衝時間和減速緩衝時間梯度控制(可自由配置)
8.預留USB、CAN、UART、IIC、SPI、485、232等通訊介面
9.兩種姿態感測器,MPU6050(DMP),ICM20602/ICM42605,歐拉角輸出
10、多個引腳輸出控制和輸入捕獲,多個ADC輸入
11、(SWD)接口調試
12、硬體支援方波控制
13.透過USB和PC上位機通信
二、所有內容包含如下:
1、代碼類:
2、硬體類:
3.硬體方案類:
①無刷驅動板
②主控板
③電源板
④有刷驅動板
⑤磁編碼器板
⑥舵機降壓板
共6組板子的完整PDF原理圖
4、指導項:
①一對一代碼答疑
②遠端調試協助
③經驗分享
④非公開的資料分享
5、增值項1:
6、增值項2:
7.增值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