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無刷馬達也分為內轉子和外轉子的,內轉子轉速更快,外轉子扭力更大,這也是外轉子被廣泛應用的原因
實際應用中,最多的是三相無刷直流電機,由於它的三個線圈彼此獨立可以單獨控制,所以叫做三相無刷直流電機
-
例如一開始先讓U相線圈產生S極磁性,這樣他就會排斥轉子S極,吸引N極,促使轉子順時針旋轉,等轉子轉過120度後,再給V相通電。等轉子轉過240度後,再給W通電。這樣就完成了一週的旋轉
-
-
但是這樣通電,線圈利用率很低,因為同一時間只有一組線圈在運作。將每兩個線圈都連起來,也就是常說的星型連接,這樣就可以同時控制兩個線圈了
-
最開始先讓電流從U相進入,V相流出。此時U相為N極,V相則為S極,這樣就能給轉子提供雙倍的力。當轉過60度後再給UW線圈通電。以此類推,每轉過60度更換一次通電方式
-
-
三相無刷電動機控制上需要6個MOS管如下
-
通常一個三相無刷馬達有三根導線,三根線連著電子調速器(電調),電調通常連接著PWM調速器(也可以連接晶片主控來輸出給電調PWM訊號) ,電調根據PWM調速器發送的脈寬調變訊號來調節電動機轉速。電調的電路板上共有6個MOS管
-
-
為了增加馬達力矩,在此基礎上設計了四個磁極,六個線圈的無刷馬達。每一組相對線圈都是串聯的,本質上只有三個線圈,為三相無刷馬達。
-
以下為常用的三相無刷馬達實體圖。馬達旋轉時整個馬達外殼的上半部也會跟著旋轉,因此稱為轉子
-
轉子和定子的外殼上都有些孔洞,用來疏散線圈產生的熱量(如果積聚熱量過多,線圈的絕緣漆就會融化,從而造成短路毀壞電動機)
-
將轉子和定子分離,並觀察定子。這個定子的鐵芯有12個線槽,定子鐵芯由一層層的矽鋼片疊加而成(如下右圖一層一層的結構),每一片之間相互絕緣,這是為了降低鐵芯內部的渦流損耗。
-
鐵芯上繞了12個線圈,他們被分成了3組,稱為繞組。三個繞組連接不同相位的電流,電調連接這三個繞組引出的導線給它們供電
-
這個馬達採用的是三角形接法,而不是星型連接。鄰近線圈繞製方向相反,一個順時針一個逆時針。這是無刷馬達最常用的繞法-三角形接法,簡稱「角接」。
-
-
轉子則是由多個高強度磁體固定在內壁上,且依相反的極性依序固定在內壁上。共14塊永久磁鐵,搭配定子12個線圈,二者數量上的差異可防止定子和轉子對齊。
-
電子調速器需要知道轉子相對於定子的位置,一般使用霍爾感測器來偵測轉子磁鐵極性的變化,控制器根據磁極變化的規律就能知道轉子的相對位置
-
採用霍爾感測器的無刷馬達有時會不穩定,容易受到環境影響。
可以採用反電動勢的方法來感知轉子位置。我們知道當電流通過線圈時,線圈就會產生一個磁場,從而對其他磁場產生作用,反之,如果我們在線圈旁邊移動磁鐵,這個線圈兩端就會產生電壓。電調並沒有讓所有線圈都同時導通,當轉子磁鐵經過沒有導通的線圈時,就會給這個線圈感應出電壓,然後被控制器檢測到,這樣就會形成一個特殊的規律從而確定轉子的位置
當轉子轉動時會在線圈上產生反電動勢,將線圈上的電流引入到電阻上,透過串聯分壓,然後再用單片機ADC功能檢測電壓為多少,由此推算出轉子的角度,需要透過複雜的FOC控制來實現對馬達的精確控制
-
成本上單相無刷馬達更低。性能上三相無刷馬達更強。同等體積下,三相無刷馬達具有更高的功率
-